第十個月

●生理指標:

滿十個月時,男嬰體重7.6-11.7千克,身長68.3-78.9釐米;女嬰體重6.9-10.9千克,身長66.2-77.3釐米。出4-6顆牙。
 
●養育要點:
即使母乳充足,每天也要給寶寶吃兩頓副食品,白天喝鮮牛奶。寶寶能吃各種餅乾、年糕、蛋糕、薄餅,品嘗點心也是其生活樂趣之一,要給他吃一些點心,最好定時。
訓練寶寶自我服務技能,培養寶寶的獨立性。
鼓勵寶寶自己抱奶瓶、自己坐盆大小便、自己去拿玩具等。
提供適宜的玩具,這個月的嬰兒開始學習走路,挑選會發出聲音的拖拉玩具較好。
創造良好語言環境,在照顧嬰兒生活、玩遊戲時都要伴隨語言。
多為寶寶唱兒歌、童謠。訓練寶寶走路。讓寶寶多爬。
除刮風、下雨外,盡量多到室外活動。

●發育指標:
會叫媽媽、爸爸;認識常見的人和物;能夠獨自站立片刻;能迅速爬行;大人牽著手會走;喜歡被表揚;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;主動親近小朋友。

●特別提示:
這個月中,嬰兒除母乳外,只吃一些稀粥就會營養不足。
不要給超重嬰兒過多的點心,也不適宜給營養豐富的香蕉。把寶寶放在學步車裏時,要有大人在旁邊。

第十一個月

●生理指標:
滿十一個月時,男嬰體重7.9-12.0千克,身長69.6-80.2釐米;女嬰體重達7.2-11.3千克,身長67.5-78.7釐米。出4-6顆牙。
 
●養育要點:
副食品開始變成主食,母乳、牛奶變成副食。
大部分母乳餵養的寶寶已經斷奶了。
如果在副食中不能加足夠的蛋、魚、牛肉等,就會缺乏動物蛋白。
應該保證寶寶攝入足夠的動物蛋白,但不必拘泥於書中所說的量,要根據寶寶的飯量而定。
副食要少放鹽、少放糖。
逐漸讓寶寶與生人接觸,克服怕生現象,繼續發展寶寶的語言,可以給寶寶看畫冊講故事。
訓練寶寶走路。
禁止寶寶做不該做的事情,置之不理會使寶寶養成壞習慣。
訓練寶寶的獨立能力,但要保證寶寶的安全。
 
●發育指標:
大人牽一隻手就能走;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;會叫奶奶、姑、姨等;會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;會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;不願意母親抱別人;有初步的自我意識。

●特別提示:
寶寶吃完點心後餵些水,可預防齲齒。
寶寶的骨頭還軟,走路時間不要太久。家庭保持文雅的語言環境,寶寶已經能很好地模仿大人說話了

第十二個月

●生理指標:
滿十二個月時,男嬰體重達8.1-12.4千克,身長70.7-81.5釐米,女嬰體重達7.4-11.6千克,身長68.6-80.0釐米。頭圍46釐米,胸圍46釐米,出牙6-8顆

●養育要點:
這個月如果寶寶身體健康的話,就應該可以斷母乳。
斷母奶後,每天喝一到兩次牛奶或配方奶粉。
斷母乳後,寶寶可能發生大便乾燥,可在飲食上增加蔬菜量,香蕉、蜂蜜也有潤腸作用。
繼續加強語言訓練,為寶寶創造說話機會。
鼓勵用語言表達自己願望。
引導孩子的個性向著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,對於孩子不好的行為,家長要明確表示禁止。
對於孩子好的行為,家長要加以鼓勵。不要讓孩子過多的看電視,孩子應該在與人、與事物的接觸過程中成長。
加強父母與孩子的交流,保持愉快的家庭氣氛,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。
繼續訓練孩子走路。每天要有至少三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。
 
●發育指標:
不必扶,自己站穩能獨自走幾步;認識身體部位三到四處;認識動物三種;會隨兒歌做表演動作;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;不做成人不喜歡或禁止的事;開始對小朋友感興趣,願意與小朋友接近、游戲。

●特別提示:
不要遷就寶寶的不合理要求;不要故意學寶寶錯誤的發音,否則錯誤的發音就很難

一歲的寶寶

一隻手扶著可走幾步路、可不需幫忙而站立,懂得用拇指和食指拿葡萄乾、有意義地叫爸爸或媽媽,開始使用除了爸媽以外的幾個單字、會做一些手勢、會和大人玩且不只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。
 
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

可獨自行走、爬著上樓梯、用蠟筆畫直線,將小東西放進瓶內、疊兩塊積木、開始懂得大人簡單的命令、會說出熟悉玩具的名稱,如:球等、會模仿
 
一歲半的寶寶

已可以簡單但略微生硬地跑步、能倒退走、一隻手扶著會上樓梯、自動亂畫、可重疊三塊積木、將瓶子內的小東西倒出來、看圖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,且能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名稱、可以自己餵食、用湯匙吃東西時少溢出、尿濕時會抱怨,也會噘嘴親親父母。

對於上述隨年齡成長而要有的發育,若超過年齡而仍未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或語言能力,父母親即應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探討原因,
譬如說:一個寶寶已經一歲半仍不會自己走路,根據醫學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腦性麻痺兒。
 

2.秋冬季之好發疾病

當對於寶寶正常的生長與發育有所了解之後,我們常更進一步知道這個年齡小孩的好發疾病,尤其即將入秋冬之際,有許多疾病易發於此季節,先做好心理準備,才不致壓力及挫折感太大。
一歲至一歲半寶寶好發的疾病有呼吸道、腸胃道、神經系統方面的病病:
 
(1)細支氣管炎:
冬季是小孩細支氣管炎的流行季節,入以後,由於氣候的轉變,病童漸漸增多,身科病房因此病症的住院的孩子佔了相當的高比例。
細支氣管炎的患者大多是二歲以下的幼兒,此病的病原體最主要是呼吸道融合病毒,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是可能的病源體,發生的原因多半是家人感冒而傳給小孩,或小孩在公共場所感染所致。
臨床上的症狀除了咳嗽、流鼻水、食慾不振、發燒、呼吸加快外,還能可出現咻咻的喘鳴聲,如果摸病童胸部,可感覺到粘液在胸腔裡震動著,症狀會持續幾天到一、二個星期才減輕,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。
病的治療是以支持療法為主,嬰兒若發高燒或咳嗽厲害,甚至肋間或肋骨下隨呼吸呈凹陷時,醫師會給小病人罩以氧氣帳,高濕度的氧氣可舒解呼吸窘迫;水份的補充亦相當重要,但乃應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水份。
在醫師的監視下,可儘量減少嬰兒併發細菌性肺炎,萬一發生了,會儘早施予抗生素治療,以免惡化。
 
(2)病毒性哮吼症:
主要的病原體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、呼吸道融合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等。
初期的症狀呈現咳嗽、流鼻水和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,隨後病人的咳聲和哮鳴聲,病童的聲音沙啞異常。
病情厲害的病童,可能出現胸骨上、肋間或肋緣下凹陷等呼吸道阻塞現象,嚴重時則導致缺氧及發紺。
哮吼症的治療,若病童呼吸窘迫,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,給予冷且潮濕的空氣並使用氧飽合度監視器,對咽喉及上氣管部水腫的現象,另可使用類固醇來改善。
 
(3)嬰幼兒氣喘:
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,這些病童百分之五十至七十都有過敏體質,如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,或家族中近親也有過敏體質,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,會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反應。
病童的呼吸道因過度敏感且容易收縮而玫氣管阻塞。秋冬時,由於濾過性病毒感染增加而易引發嬰幼兒氣喘。
典型急性氣喘症狀主要是咳嗽、呼吸氣不足、呼氣時哮鳴聲、臉色蒼白和焦躁不安。
有些病童以慢性或反覆性咳嗽來表現,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。
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,雖然咳嗽來表現,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。
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,雖然咳嗽好了仍須吃藥,為的是使氣管能完全舒張而不致成習慣性收縮,甚至一開始感冒就得開始服藥。
治療上要給予適當的抗炎藥物和支你擴張劑、抗組織胺或以抗生素來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,平時居家生活中避免或減少過敏原和刺激物的接觸。

(4)玫瑰疹:
易發生於六個月至三歲大,尤以一歲左右為多。全年均可能發,但以晚秋及早春為多。病原體為人類庖疹病毒第六或第七型,經由飛沬傳染,典型症狀為突發性的高燒,持續三至五天,偶可發現厭食、不安等症狀,但一般無流鼻水、咳嗽的感冒症狀,高燒退後同時出疹子,在軀幹處較明顯,疹子持續一至二天,也可在數小時內消退。
玫瑰疹的治療,在發燒時可考慮給予退藥,無特殊療法。常見的併發症有痙攣性發作,偶爾也可見前囟門膨出而誤以為腦膜炎,應帶給兒科醫師詳細檢查。
 
(5)輪狀病毒腸炎:
冬較為常見。病毒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看為車輪狀,故稱為輪狀病毒。傳染途徑是經由糞便-口腔傳染,有些研究顯示,也可經由呼吸道傳染。病童會先有發燒、倦怠等感冒症狀,繼發嘔吐,再發生厲害的腹瀉,大便呈稀水便帶有酸味,偶爾有黏液附著。
嚴重時,發生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,病程約需二週左右,會自癒。治療上以支持療法、矯正電解質不平衡和預防脫水為主。如果腹瀉嚴重,時間較久,使得小腸發生乳糖酵素缺乏,則需餵食不含乳糖的奶粉,直到乳糖酵素恢復,通常需時一個月左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腸炎好發在嬰兒房、托嬰中心及幼稚園,所以有此病童時,隔離措施一定要加強,且照顧此病童後,一定要勤洗手,以免爆發流行。
 
(6)熱性痙攣:
是指急性體溫升高到某個程度之後併發的抽搐,但中樞神經感染,如腦膜炎所引起的發燒和痙攣不包括在內。
熱性痙攣是一種良性的病症,通常在六個月至六歲間的孩子才會發生,尤以九個月至二十個月大的孩子最常發生,大部分是在發燒一 上時發生,引起發燒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、中耳炎、咽喉炎、玫瑰疹、尿路感染和腸炎等。
 
此病症很常見,每一百位兒童中就有三位曾有此現象。
發作時令人害伯:病童可能失去知覺、全身抽搐、眼球上吊、牙關咬緊,至嘴唇發紫、呼吸困難。
大部份很快會自動停止,若時間不長,對腦他,將衣服鬆開,保護其頭部及身體,避免撞到東西,將他身體側躺一邊或頭朝下俯臥以避免口鼻內的東西吸入肺部,也不要硬塞硬物於口中,這樣反而會將牙齒弄斷頭弄傷。
如果抽搐超過五分鐘而未自動停止,就該儘速送孩子到附近的醫院處理。此病症的孩子約有半數以後發燒時可能再複發,但大部份於三、四歲之檢查,以便區分是熱性痙攣還是癲癇。
 
3.對意外的預防

一歲至一歲半的寶寶,活動的範圍比之前大了許多。因為此時他(她)已經能站得很穩且能開步走。
大約一歲兩個月時就可走得很穩,一歲半時就會上樓梯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嘉苓。 的頭像
    嘉苓。

    隨意寫生活

    嘉苓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